18601303589 发表于 2021-8-17 11:50:53

怀文法律服务团电影分享之:《十二怒汉》

怀文法律服务团电影分享
《十二怒汉》
作 者 简 介     陈曦,怀文研讨会之法律影院活动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20级法学专业学生,曾获得法学院会见当事人大赛当事人组三等奖,曾与队友共同获得新生辩论赛冠军;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专业基础扎实,志愿经历丰富。

01 电 影 简 介
    影片《十二怒汉》讲述了一个在贫民窟中长大的男孩被指控谋杀生父,有案件的目击者和凶器为证;担任此案陪审团的12个人要于案件结案前在陪审团休息室里讨论案情,而讨论结果必须要一致通过才能正式结案的故事。     电影中涉及英美法系证据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让我们跟随影片一起来了解吧!
02 法 律 问 题
    “排除合理怀疑”是英美法系国家在刑事诉讼中,区别于民事诉讼之“优势证据”,认定被告人有罪时适用的司法证明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公诉方必须在法庭上运用证据排除合理怀疑地证明被告人实施了所指控的罪行。只要公诉方的证明没有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或者说裁判者对被告人有罪的证明还存在合理的怀疑,就应该在认定案件事实时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推定或解释,进而判决被告人无罪。     基于此项标准,影片中陪审团的成员们不断提出合理怀疑,投票比例也从开始的1:11、4:8、6:6、9:3、11:1到最终的12:0不断变化,最后陪审团达成一致,认定被告无罪。
03 具 体 分 析

什么是合理怀疑(reasonable doubt)
英国学者塞西尔 · 特纳在《肯尼刑法原理》中称 : “所谓合理的怀疑,指的是陪审员对控告的事实缺乏道德上的确信,对有罪判决的可靠性没有把握时所存在的心理状态。因为,控诉一方只证明一种有罪的可能性是不够的 , 而必须将事实证明到道德上的确信程度。”
从主观上讲,它是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状态和智力水平的司法人员在充分了解案情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案件关键环节的怀疑;从客观上讲,它区别于想象臆测的怀疑,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有现实可能性的怀疑。
也就是说,当控方所提出的证据不能使陪审员在内心完全地信服被告有罪,同时在充分了解客观事实后,陪审员对案情仍抱有疑虑时,所提出的便是合理怀疑。
“合理怀疑”的运作要素
1.证伪法。又称否证原则或证伪原则,具体表现为证明虚假的部分以推翻结论。影片中其余陪审员皆认为男孩所购买的独一无二的刀具是一项铁证时,八号陪审员掏出一把与凶器一模一样的折叠刀,推翻了这项物证。
2.经验法则。指陪审团成员根据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对控方证据进行分析论证,进而发现合理怀疑。一位曾住在电车轨道附近的陪审员说,电车路过时的噪音如此之大,楼下的老人不可能听见男孩的喊叫,进而他提出合理怀疑,认为老人要么是混淆了事实,要么是做了伪证。
3.心理因素。指陪审团成员作为个人时和作为群体时对问题认识的影响。五号陪审员因曾目睹过平民窟的械斗,知晓折叠刀在特定的情况下会被如何使用而对致命伤的形成提出合理怀疑。
排除合理怀疑的实践价值
1.防止冤假错案
在排除合理怀疑原则下,任何一个陪审员的合理怀疑都能保护被告人不被认定为有罪,这从客观上奠定了防止无罪之人被处刑的基础,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2.构成无罪推定的重要环节
宁纵勿枉与宁枉勿纵一直是刑事司法领域讨论的重点,而排除合理怀疑原则是宁纵勿枉的间接基础。只要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就必须做出无罪判决,所以说排除合理怀疑原则体现了刑事诉讼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其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兄弟原则,它们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3.体现法律对人权和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刑法作为善良人的行为准则与犯罪人的行为准则,必须要发挥保护人权与打击犯罪的双重作用。刑罚权的指向也不仅仅只是惩罚各种破坏社会关系行为,更为重要的是限制刑罚权实施的范围与强度,从而确保其正义性。
排除合理怀疑的中国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第五十一条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
这既对控方的证明程度做出要求,同时也为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准则。据此,构成指控犯罪所必须的事实必须由控方排除合理怀疑地予以证明,不允许通过任何程序性工具转移到被告人身上。将排除合理怀疑落实到司法实践中,既要求法官积极追求案件客观事实,也要求法官通过排除合理怀疑否定可疑证据、达到内心确信,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冤判误判。就像那句古老的法谚所言:疑义时,做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
04 结 语

影片到最后也没有向我们讲述客观事实的真相。有没有可能男孩是有罪的,他真的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陪审团的决议其实是让一个罪犯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我想,无论凶手究竟是谁,只要可能无辜的男孩被证明存在无罪的可能性就足够了。
无论采取怎样的证据证明标准,无论接受怎样的法律体系,法治的精神始终在于慎重地对待生命。对不幸的同情,对不公的愤怒,对正义的不懈追求,构成了法律人的初心。
文案|陈曦排版|阎婧涵审核|牛若涵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公益团队管理与发展部怀文法律服务团2021年6月2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文法律服务团电影分享之:《十二怒汉》